体育学院
网站首页|体育学院概况|学院要闻|教学科研|群体竞赛|党建工作|学生天地|中俄办学|黑河学院就业信息链接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生天地>>思想教育>>正文
思想教育的目标
2012-08-15 23:03  

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因此,思想教育目标又可以分解为世界观教育目标、人生观教育目标、价值观教育目标。总体来看,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阶段,可塑性较大,因此应“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的基础教育》)。为了便于把握,下面我们将分别详细阐述世界观教育目标、人生观教育目标、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

世界观目标。何谓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人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亦称宇宙观,它是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伦理观、审美观、科学观等的总和。哲学是它的表现形式。”(《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810页。)人不仅来自世界,而且属于这个世界,不论人类还是个人要更好地在世界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关心、认识和解释这个世界。在日常生活的意义上,人人都有对于世界问题的基本看法。因此,我们可以说人人都有世界观。然而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不系统的,凌乱的和缺乏论证的,这样的世界观有待于升华为自觉的、系统化的、体系化的科学的世界观理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的成果,特别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如列宁正确地指出:“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十九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列宁选集》,第2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1960年04月,第441-442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抓住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这一根本问题,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整个人类的解放指出了现实的道路。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伟大成果,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对于未成年人所进行的世界观教育主要是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教育。这一教育工作主要在高中阶段完成。通过对未成年人进行哲学世界观教育,力求达到如下教育目标。第一,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二,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初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意义。第三,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不同。第四,掌握矛盾分析法,懂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第五,学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六,懂得实事求是的内涵,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七,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八,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人生观教育目标。何谓人生观?“人生观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指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怎样对待人生和实践人生价值等问题。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都是人生观的特殊方面或具体表现。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人生征途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708页。)因此,通俗地讲,所谓人生观,就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它所要回答主要是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应当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因此,人生观也就是关于人生的目的、意义、态度、价值、理想等方面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思想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引导未成年人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已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人们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受其影响,广大未成年人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日益追求个性解放、自我设计与选择,但同时自我中心主义人生观日渐蔓延。工业社会、市场经济的唯物质主义、唯科技主义、商品化、效率化的无孔不入和越界泛滥,又诱发了人感官物质需求的无限膨胀。受之影响,广大未成年人的人生观日益功利化、实惠化,享乐主义人生观日渐抬头。此外,市场经济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导致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人生观表现上的参差不齐,良莠并存,这也增加了未成年人选择上的困难。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我们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的教育和引导。

针对目前未成年人的人生观特点,我们在人生观教育的整体目标设定上不能一味要求过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固然是我们教育的最高目标,反映着我们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但在现阶段它有更多的理想性,因此,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提倡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的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教育,逐步培养高层次的人生观。本着由低到高的原则,当前对于未成年人的人生观教育应从确立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自尊自信、乐观向上、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好公民的人生目标入手,在此基础上使未成年人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明确奉献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价值观教育目标价值观教育问题是思想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在心理学、哲学和经济学等不同学科中,“价值”定义的不同,人们对“价值观”概念的界定也不完全一致。《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的定义为,“价值观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按其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4页。)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卡奇(M·Rokeach)在《人的价值观念的性质》一书中,把价值观界定为一种比较持久的信念。(转引自:《品德心理研究新进展》,岑国桢、顾海根、李伯黍主编,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6页。)这种解释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经验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黄金阶段。近年来,由于一些未成年人受到社会生活不良现象的影响,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参与吸毒、赌博和敲诈,走上违法犯罪歧途。因此,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培根固基,修枝打杈,刻不容缓”。为此,应注意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态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索取与奉献的关系,培养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意识;坚定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和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体育学院